依法治村带来和谐新气象
——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法治扶贫工作纪实
11月24日,记者在恩阳区上八庙镇窑垭村看到,栋栋新居墙面上是一幅幅法律宣传画,人民调解室里摆放着不少法律书籍。“只有学法懂法,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翻阅法律书籍的村民彭治家说。
近年来,窑垭村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和依法治贫能力,切实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普法宣传
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午后的窑垭村,安静而又祥和。几名村民站在村委会广场的村务公开栏前,浏览阅读法律小故事。“现在村民学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村主任彭中勇说。
去年,彭治家与邻居马朝里发生了土地纠纷,两家人不吵不闹,通过法律途径妥善解决。“如果在以前,我们可能会大吵大闹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现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双方都很满意。这多亏了村里开展的土地赔偿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彭治家说。
村民懂法得益于该村近年来的法律宣传工作。根据村民需求,窑垭村采取普法讲座、普法汇演、公益电影等不同活动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矛盾纠纷、权益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贫困群众的权益保障意识、法治意识。同时,在村居调委会设立宣传栏,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土地使用权变更、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农民关心、关注的内容为重点,定期更换普法宣传内容,构建普法宣传阵地,打牢了“法律进乡村”基础。
“村里开始普法工作后,社会治安好了,邻里纠纷也少了,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建设新居顺利多了。”彭中勇说。
依法调解
维护公正促进和谐
走进窑垭村人民调解室,干净整洁的桌子上摆放着调解人、记录人、当事人等座位牌;墙壁上“公平公正·依法调解”八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
今年81岁的村民张某某有3个儿子、5个女儿,都已成家,但多年不曾给过老人赡养费用。张某某只好一纸诉状将8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每人履行赡养义务。“虽然通过法庭把事情解决了,但张某某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为此,彭中勇带领调解员以案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导张某某的8个子女尽到赡养义务,多关心老人,同时也劝慰张某某尽量宽容谅解子女。
最后,通过调解员的悉心调解,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与子女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化解。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很多时候村民心里的疙瘩就这样解开了。”拿着厚厚的调解记录本,彭中勇说,“只有把矛盾化解了,美丽新村才算是和谐。”
村规民约
“约”出法治新村
彭中勇说,几年前窑垭村办酒送礼的风气较差,“遇到红白喜事,每次送礼都是300以上,大家还相互攀比,看谁送得多,致使很多贫困户走不起人户,送不起礼。”
针对村里的不良风气,2014年9月,窑垭村村委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制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本村实际,将环境卫生、乡土风俗、文明新风等方面需要村民共同遵守的事项集结起来,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且不断修改完善。每一条村规民约都在村民议事会上通过,以便大家自觉遵守。
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吃酒送礼不超过100元,不提倡办学酒、生日酒等。“以前一年收入才两三万元,送礼就要支出1万元左右。现在吃酒宴请不再担心送多少钱了,村规民约让村里形成了良好风气。”村民卢仕琼说。
村规民约约出了好风气,也深化了依法治理,维护了基层的公平正义。在村级活动中心广场,党务公开栏上张贴着窑垭村的村务信息,清楚记录着贫困户的信息、村里各项开支、事件决议等内容。
“完善村规民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依法治村’,转变思路,实现法治、德治有机融合。”彭中勇说,基层民主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实现有序发展,必须依靠规则约束,大到国家法律,小到村规民约。(李金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