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社居民拥有一双“慧眼”
——通江实施“雪亮工程”加大村级治理力度
程聪巴中日报记者刘旭
“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孙子在周围玩耍的实时视频。”11月24日,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村民李兴章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APP,他告诉记者,通过村里安装的监控,几里外产业园里的蒜苗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李兴章口中所说的监控,是通江县综治委和广电网络公司实行的“雪亮工程”。通江县从2015年开始,探索建设村级安全视频监控体系,与广电网络达成共享协议,加强联控共享视频资源,走出一条丘区平安之路。
监控入村
整合广电网络资源
大巴山腹地的通江县,人口80.2万,辖区民警严重不足,“两抢一盗”案件始终呈高发趋势。如何保障村民安全?
2015年,在省委政法委支持下,通江县加大村级治理力度,开始雪亮工程建设。如今,346个监控遍及该县各乡村和村民聚居区,即便最偏远的村,也有视频监控保障村民安全。
“我们一个村至少有3个球形监控摄像头。”通江县综治委负责人介绍,整合各村的广电网络力量,通过广电网络视频影像单独传输,不仅视频效果更为清晰,也为全面联网联控打下基础,而且还节约了成本。
统一规划选点、建设标准、技术参数,克服各类制约工程进展的问题。如今,通江县48个村(社区)的监控系统已经安装完毕,在村级综治中心的大屏幕上、村民电视上、手机上,全村所有镜头都可以随时切换,随时调取现场画面。目前,建派出所平台8个、乡(镇)综治中心平台1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平台45个,平台实现3D追踪等26种功能,全部接入110指挥中心,连通家庭用户1650个、手机用户1670个。
“雪亮工程的实施,是村级和谐稳定的基础。”县综治委负责人说。
部门联控
治安共治资源共享
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新鲜,以前公安、交运等部门都分别安装使用过,但联动时沟通成本较高。“设备标准、平台软件、存储资源都不统一,内部各部门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通江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负责人说。
雪亮工程要实现全网共享,如何将各为其政的视频监控系统利用起来以减少成本,成了摆在地方综治部门面前的难题。
通江县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通江县把雪亮工程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整合公安、交运等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成立雪亮工程信息指挥中心,随时接收数据、查看影像、指挥调度。
“雪亮工程使用后,派出所立案32起,破案18起。”通江县公安局民胜派出所负责人说,公安机关破案率大大提高,可防性案件直线下降。
目前,通江县在各个卡口、重要路段、人口稠密区、旅游景点、新村综合体等地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从市县之间、县县之间、乡镇之间到社区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通江县雪亮工程信息指挥中心可以对全县525个行政村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图像集中管理和调取。
“村民在手机上只需要安装APP,输入登录名和密码,就可以看到实时数据,很方便。”通江县广电网络公司员工说。
功能齐全
获村民点赞
据了解,在雪亮工程平台上,将十九大学习贯彻、村务公开、时事新闻、网络购物等信息进行了联网整合,村民只需登录平台,就能了解便民信息,不需要走出家门。最关键的是,村民在遇到治安情况时,还能一键报警。
11月3日,通过雪亮工程,通江县公安局成功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通江县雪亮工程信息指挥中心负责人说,依托雪亮工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社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平台值班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对群众报警、发现的情况及时与社区网格员和辖区派出所联动处理。截至目前,利用雪亮工程破刑事、治安、交通案件55件,盘查过往可疑车辆10万余台(次),处罚交通违法行为2000余起。
为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通江县雪亮工程在技术上采用球形人脸识别技术,视频监控系统可根据抓拍到的影像进行跟踪,建立特殊人群数据库,可实时人脸比对,方便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以前养狗看家,还经常遭偷盗。”大兴乡贾家梁村村民闫秀春说,安装视频监控后,连狗都不用养了。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县委政法委负责人说,通江县不搞平均,打破乡镇社区的区域限制,以县域为整体,打捆联建,采取治安复杂和边界村多建,治安良好和“村中村”少建,“两多两少”整体推进,高效发挥雪亮工程实施后的综合效益。下一步,将在县域内各个路口安装视频监控,把雪亮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公共安全、治安维稳、民生服务工程来抓,让老百姓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