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宣言
——巴中市红军石刻标语、文献集锦
图1: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崖村景家塬石刻标语(与“平分土地”石刻标语成为全国最大的两幅红军石刻标语);
图2:红军石刻文献:《劳动法令》(现存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图3:通江县至诚镇佛耳崖石刻标语(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
图4:红军石刻文献:《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布告》(现存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图5:通江县云昙乡新房子石刻标语;
图6:通江县诺江镇西门渡口壁山石刻标语(红四方面军第一幅石刻标语);
图7:恩阳古镇石刻标语;
图8:南江县北极乡乌龙垭石刻标语;
图9:恩阳古镇石刻标语;
图10:通江县毛浴乡街道石刻标语;
图11:通江县芝苞乡龙家坪村一组石刻标语;
图12:恩阳区茶坝镇双桥街127号石刻标语;
图13:平昌县江口镇石刻标语(现存平昌县革命文物陈列馆外);
图14:平昌县粉壁乡农丰村一组倒石桥石刻标语;
图15、16、17:南江县南江镇红军石刻文献:《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现存南江县文管所)。
编者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西征,于1932年12月18日挺进通江两河口,旋即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含平昌)县,随后以通江为依托,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由于根据地一直处于恶劣的战斗环境中,迫切需要激发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火热的武装斗争和苏区建设中来,中共川陕省委向全体党员干部提出“在做一切工作的时候,宣传工作要打先锋”的要求。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及各军、师政治部为配合好革命文化宣传工作,均成立了錾字队,深入持久、规模浩大、形式多样地在渡口边、要隘旁的石壁石板上,在户院围墙、祠堂庙宇照壁,在石碑、石柱、石墓、石牌坊、石桥,甚至在柱礅、屋基石、水缸上等镌刻标语和文献,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这些石刻标语和石刻文献用方言俚语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大众化,把共产党的主张、苏维埃政府的法令以口语的形式本土化,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而又通俗易懂,为革命群众喜闻乐见,是唤醒革命群众的战斗号角、瓦解国民党军阀的锐利武器。文献记载:1933年至1935年,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及各军、师政治部的錾字队在苏区镌刻了15000多幅石质标语。新中国成立后,仍有4000多幅红军石刻标语散落在巴中市的城镇、乡村。本报精选部分有代表性的红军石刻标语、文献发表,以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