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断变化的信访稳定工作新形势,恩阳区创新工作举措,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强化源头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服务先行,通过推行“四个转变”,全力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牢固树立治本理念,实现信访稳定工作由“盯人”向“盯事”转变。一提到信访稳定工作,大家习惯性地会与辖区内的老难信访人员联系起来。每逢重大活动,对重点信访人员的稳控都存在先稳住人员,等敏感时期过去再“秋后算账”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样的盯人既盯不了,也盯不好;只能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稳得一时,不能稳住一世,稳住了人员却失去了人心。从实际工作来看,群众之所以上访,其目的主要是希望自己反映的问题能被上级组织和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恩阳区推动信访稳定工作由注重“盯人”向注重“盯事”转变,也就是向解决问题转变。对于群众信访反映的各类问题,应该解决而且有条件解决的,坚持马上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作耐心解释,并承诺待时机成熟抓紧解决;对反映问题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有效避免了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群体化、个案问题普遍化。今年以来,恩阳区各区级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认真梳理了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对有条件解决而且应该解决的386件矛盾纠纷全部进行了解决。
二、牢固树立超前观念,实现信访稳定工作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随着普法教育宣传不断深入,公民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遇事要弄个明白、讨个说法已成常态。以群众上访为例,他们反映的一些问题确实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有些问题对于各级各部门来说是举手之劳,在基层一线、在初始状态就能够解决,但最终他们却走上了上访之路。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视不够,没有把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做在事前,非要等到“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也是导致群众信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原因所在。鉴于此,恩阳区在解决矛盾和问题时,坚持抓早、抓小、抓了,切实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预测预报、源头防范和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到企业、到工地、到户下、到人头,实现了问题早预见,情况早掌握,苗头早解决。今年以来,恩阳区共排查出各类涉稳苗头1136件次,涉稳人员632人次,全都按照“属地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逐人逐案落实了化解帮扶和稳控责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实现信访稳定工作由“坐堂等访”向“主动下访”转变。恩阳区作为新建区,建设任务重,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以及规划变更带来的停建遗留等方面存在较多矛盾爆发点和利益争执点。为了切实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区委要求全区各级干部转变作风、主动下访、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了由坐堂等访向主动下访转变。从而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今年恩阳区四大班子区级领导和乡镇(办事处)、区级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下访累计达到486批3985人次,就地发现解决矛盾纠纷1516件,为群众排忧解难367件。
四、牢固树立系统思维,实现信访稳定工作由“就事论事”向“系统解决”转变。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是事业单位改革、土地征用、拆迁还房、停建遗留等涉群矛盾。对这些矛盾的处理,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就事论事解决某一群体或个体,而不把握政策尺度“瞻前顾后”其他群体,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造成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起系统思维,在坚持不突破政策底线、不引发攀比和连锁反应的原则下,对于同类问题通盘考虑、系统解决、妥善处理,使每一个信访问题的处理结果都能经得起法律、政策和历史的检验。今年,恩阳区坚持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针对信访稳定突出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并对126件老难信访稳定案件进行综合研判,系统解决,有效避免了为单一化解个案而随意表态、开政策口子等乱象。
(彭桉 恩阳区委政法委) |